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

缝纫机的历史发展

概述

缝纫机是用一针或多针与一根或多根缝纫线,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,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。缝纫机能缝制棉、麻、丝、毛、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、塑料、纸张等制品,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、平整牢固,缝纫速度快、使用简便。 

 

分类 

缝纫机的分类方法很多,比较普遍的是按线迹用途区分。缝纫机的线迹可归纳为锁式线迹链式线迹两类。锁式线迹最为常见,它由两根缝线组成,像搓绳那样相互交织起来,其交织点在缝料中间。从线迹的横截面看,两缝线像两把锁相互锁住一样,因而称为锁式线迹。这种线迹用在收缩率小的棉、毛织物或皮革等缝料,正面和反面形状相同,如同一条虚线。线迹分布密实,缝纫的牢度一般超过手工缝纫。 


链式线迹是由缝线的线环自连或互连而成,常用的有单线链式、双线链式和三线包缝线迹。这种线迹的特点是线迹富有弹性,能随缝料一起伸缩而不会崩断缝线,适用于线制弹性织物的服装或包缝容易松散的制品和衣坯等。

 

组成

一般缝纫机都由机头、机座、传动附件四部分组成。


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。它由刺料、钩线、挑线、送料四个机构绕线、压料、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,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,循环工作,把缝料缝合起来。

机座分为台板机箱两种形式。台板式机座的台板起着支承机头的作用,缝纫操作时当作工作台用。台板有多种式样,有一斗或多斗折藏式、柜式、写字台式等。机箱式机座的机箱起着支承和贮藏机头的作用,使缝纫机便于携带和保管。

传动部分由机架、手摇器或电动机等部件构成。机架是机器的支柱,支承着台板和脚踏板。使用时操作者踩动脚踏板,通过曲柄带动皮带轮的旋转,又通过皮带带动机头旋转。手摇器或电动机多数直接装在机头上。

附件包括机针梭心开刀油壶等。

 

历史

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,人类已经懂得使用针和线缝制衣服了。人们一直用手工缝制衣服,直到18世纪末叶缝纫机才出现。 

关于缝纫机是谁发明的,一向众说纷纭。其实,第一台缝纫机是美国人伊莱亚斯-豪(18191867)发明的(专利号:4750)。 

豪生长于马萨诸塞州的斯宾塞,并于当地一家纺织厂由学徒工成长为一名能干的机械师。也许是兴趣所致,豪潜心于缝纫机的研究,到18454月,终于创造出一台实用的缝纫机。公开演示证明,豪的发明要比敏捷的缝纫手工操作效率高出五倍。豪因自己发明在美国的市场化难以成功,遂于1846年去英国,并将机器的英国版权卖与一位生产妇女束胸、鞋和雨伞的大制造商威廉?托马斯,。当豪返回美国之际,他发现一些制造商,包括艾萨克?胜家已经开始生产和销售与他的发明类似的缝纫机,于是一场旷日持久,从18491854长达五年的维权诉讼开始了,而豪最终捍卫了自己的专利权。1865年,豪在康涅狄格建立了Bridgeport Howe()机械公司,其产品在1867年巴黎展会上赢得金奖。  
  
另一方面,1790年,英国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、后穿线、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。1841年,法国人发明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机。1851年,美国工人艾洛克梅里特胜家(与上述胜家为兄弟)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,并成立了胜家公司。这一时期的缝纫机基本上是手摇式的。  


缝纫机的发展 
1859年,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。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,1889年,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。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。1940年,瑞士爱尔娜公司发明了采用筒式底版铝合金铸机壳、内装电动机的便携式家用缝纫机。1950年以后,进一步发展了家用多功能缝纫机。  
  
建立于1851年的胜家公司是美国最早开始生产缝纫机的公司,在当时的美国,缝纫机的产量仅次于时钟。1870年,美国生产缝纫机的公司有69家,1871年,美国缝纫机年产量为70万台。到1891年,胜家公司已累计生产1000万台缝纫机。可以说,在较长时间内,胜家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世界缝纫机的生产。  
  
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,原西德、意大利以及日本缝纫机工业发展很快,欧洲各国除仍然生产高档传统家用缝纫机的公司以外,大多企业开始生产工业用缝纫机。在此时期,日本缝纫机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,开始生产廉价的缝纫机,并销往美国及世界各地。 
  
七十年代初期,工业先进国家的家用缝纫机市场已趋饱和,日本企业,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,也不得不转向生产工业用缝纫机,而韩国特别是台湾抓住机会使得缝纫机工业崛起生产中、低档缝纫机并投入国际市场。 
  
1975年,胜家公司又发明了计算机控制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,此后又逐步用于工业用缝纫机。八十年代初期,世界共有3000多种缝纫机,常用于生产的缝纫机约为600种,发展至今,形形色色的缝纫机已达6000种以上。 


缝纫机在中国 
缝纫机最早何时出现在中国已无从详考,想来这第一台希罕物必属泊来品无疑,因为在清同治、光绪年间,即18721900年间,英、美、德等国商人仅于上海设立的缝纫机销售点就达数十家,而最早经营缝纫机销售、修理的中国人所开店铺也在上海,叫做美昌缝纫机商店。至20世纪2030年代,中国进入缝纫机整机生产的萌芽时期,从1927年上海协昌缝衣机器公司的红狮牌草帽缝纫机,到1940年代的飞人蜜蜂、广州的华南等,无不经历了外国资本的打压、技术发展的艰难,幸存者也是举步维艰,产量极其有限,暴露出当时民族工业的脆弱乏力。 如今,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缝纫机制造与输出国家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